《西方经济学》课程标准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6-19 17:18:36
西方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经济类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经管类专业           授课单位:泊头职业学院经管系
学时:72 课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红莉
学分:4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审定的经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西方经济学课程揭示了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的规律,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阐述的规律,来源于经济生活,又高于经济生活,是对实际经济生活的抽象、概括、升华,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是服务于以后专业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工具课,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设计理念
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1.3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西方经济课程目标必须定位于“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进行内容选择时,应结合高职高专的特点进行选择。具体就微观经济学来说,应主要介绍价格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等。在介绍过程中,鉴于高职学生的数学理论水平,内容不必过于艰深,介绍基本理论即可。就宏观经济学来说,着重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能正确做出微观决策。
2、课程目标
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职高专教育业必须牢牢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西方经济学课程既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纯技能训练,而是经济理念,经济思维素质的培养。通过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能够利用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分析解释日常经济现象;通过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帮助生活和工作中的经济问题剖析和解决。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近几十年来, 西方经济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庞大内容是不可能用几十个课时就能够涵盖的, 高职高专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总课时一般只有 60~72 课时, 因此, 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必须具有实用、实际性, 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 而不是纯理论的探讨; 其次, 整合的内容要具有直观性, 要考虑高职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摒弃晦涩的论述方式, 而用生动、活泼、朴素的语言来论述, 用简单的方法推理和证明。基于此,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可作如下整合和处理。
3.1以微观分析为主
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研究资源配置,涉及在既定资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才是经济合理的,宏观部分则是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 主要是说明国家经济的调节。对于高职生来说, 微观部分的内容在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和毕业后的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大, 所以, 高职高专生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应以微观经济学为主, 宏观部分只需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 如 GDP、GNP、利率、国民收入核算等,便于学生了解宏观经济政策; 微观部分可重点讲解价格形成、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等五大专题,对分配理论和微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介绍, 只要求学生能理解收入的形成, 并能对分配政策进行初步评价;能判断市场是否失灵, 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3.2突出经济主体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的科学, 着眼点是获得经济行为的最优化。因此, 每章教学内容应按照经济主体行为进行选择整合。可以从标题入手, 让学生在系统掌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教学应围绕主体, 带着问题, 注重方法, 逐步深入。并讲清各章之间的逻辑联系, 如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明解释需求规律。这样,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效用论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还能对某一消费者的某个行为进行经济分析。
3.3注重补充案例资料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的原理, 高职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通常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某一基本原理时, 必须注重引进一些案例加以说明。如讲授消费者行为理论时, 可从“ 你知道花钱有何诀窍吗? ”、“ 我国是否达到小康水平”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举案例, 引导学生思考,使案例和理论相互印证。在每章结束后, 还可以选用一些综合案例和学生共同分析。
3.4注重经济分析方法的训练
西方经济学有多种分析方法,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这些方法的介绍。首先, 结合不同的经济简单模型和案例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基本的经济研究方法介绍给学生。其次, 将建立理论模型的步骤———假设、定义、推理等逐步讲清楚, 教会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数学表达, 能对符号、图型和数学模型给予入情合理的经济学解释。
4.教学模式与考试方法
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否恰当,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高职高专学生通常理论基础知识不是太牢固,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浓。因此,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教学模式,树立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1教学模式
4.1.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运用经典的“蜜蜂与果园”、“灯塔”、“搭便车”等案例教学能把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实摆在学生面前,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4.1.2实验教学法。课堂实验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手段,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的简短的游戏。例如运用供给需求模型实验,让学生自己参与某个商品市场的买卖,了解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是如何通过供求作用自发形成的。通过实验可以切身感受到市场上确实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最终使价格和成交量收敛于某一稳定的数值。这样,既检验了理论又发现了理论,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4.1.3讨论教学法。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促进研讨的深化,最后教师通过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概括性理解。
4.2考试方法
    基于“以学定教”的基本教学模式,在选取考试形式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除传统的闭卷、开卷考试外,增加课堂口试、专项面试、社会调研、撰写专题调查报告等方式考察学习结果,这些考察方式的综合运用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同时使学生在对概念、原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具备观察分析现象的能力。
5.课程实施条件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 事先把需要的文字、图表、公式等编写成图文并茂的课件, 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同时, 可以把互联网上的一些生动直观资料及时提供给学生, 使得课堂信息量大增, 教学氛围生动活泼,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6. 其他说明
目前,经济学教材上大多是以外国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较少,无助于了解并解决中国现实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问题。
面对教材中深奥的理论和不现实的图像、专业术语,刚刚脱离应试教育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对经济问题独立思考不足,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经济思维。因此,要让其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或实质问题,就显得尤为困难,更不要说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学习了。
 
 

 
上一篇:《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下一篇:《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Copyright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24443号-1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解放西路光明街150号 邮编:062150
http://www.btzyxy.com.cn 建议您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