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6-19 16:37:55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专业课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授课单位: 经济管理系
学时:    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1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管理类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专业必修课,是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砝码的主渠道。其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定、选、用、育、留这条工作主线,来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1.1.2课程作用
该门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入门课程,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整个工作流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具有统领作用。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对大学生从高中时代尽快适应职业教育从而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人起到桥梁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课程在整体设计上,在传授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开启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具有工具作用。
1.1.2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在注重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与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同时开课,有助于理论融会贯通,同时,在第三学期,会展实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培训课程开设,使得知识能够合理应用。
 
1.2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与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该课程的总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和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第二,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第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第四,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
据这个设计理念,基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大背景,在大量社会调研取证后,我们提出了该门课程的设计思路:共七个步骤1、专业定位 2、确立典型任务 3、归纳行动领域 4.对应学习领域 5、创造学习情境 6、教学实施 7、教学评价。这七个步骤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联系的全面的从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循环往复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依据——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
 航行出海的船只都需要确立一个航标以定位目的地,同时需要有一个导航系统以确保它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上。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力资源规划便起到了航标和导航系统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需要多少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这是定人。为了制定科学、合理、正确的人力资源规划,依据是职位说明书,而编制一份符合实际的职位说明书要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那么工作分析则成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第二步是选人。运用素质模型和面试等手段,从众多应聘者当中选择合适的员工,这是招聘过程。
然后将新员工根据职务说明书的要求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是用人。
为了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组织要通过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的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潜能发挥,达到育人的目的。培训不是盲目的,有考评支撑的培训是有效的。同时绩效考评也是员工调配、晋升、薪酬设计的依据。有了合理的薪酬才能留住人才。
 
2、课程目标
课题组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总旨,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企业家、毕业生调研报告对人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将我校人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于人资专员、人资助理和人资主管。主要从事的工作有招聘、培训、考核、薪酬设计、人员测评、部门制度制定、文化宣传、部门工作计划领导。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课程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确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实现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包括:1、调查与编制职位说明书
               2、人力资源预测与平衡
               3、制定招聘计划;选拔、面试和招聘评估
               4、制定绩效考核方案
               5、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6、计算员工薪酬、编制工资表与台帐
               7、处理劳动关系,档案管理。
 素质目标包括通用素质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通用素质目标有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职业素质目标有搜集信息技巧、模拟面试能力、招聘评估能力、培训需求分析能力、应变能力。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学习情境一 初识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要求: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知道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能力要求:能设置简单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能撰写简单的人事公文。
素质要求:注重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信息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
学习情境二:认识工作分析与设计
知识要求:了解工作分析的作用,掌握工作分析的内涵及方法,熟悉工作分析的程序,理解工作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能力要求:学会组建工作分析小组,能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能设计工作分析的程序,能撰写简单岗位的工作说明书。
素质要求:提高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学习情境三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知识要求: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能力要求:会调查人力资源现状,能进行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预测并制定平衡人力资源供求的措施,会利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编制简单的人力资源规划。
素质要求:树立系统观念、计划意识。
学习情境四:实践招聘与甄选
知识要求:理解招聘甄选的内涵与能岗匹配的基本远离;熟悉基本文书知识;掌握人员素质测评工具及甄选程序步骤;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及地方性法律法规;
能力要求:根据招聘计划,制定招聘方案;设计招聘流程和招聘甄选所用的相关表格;选择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预算招聘费用;筛选并处理应聘资料;设计面试问题、面试环境和面试提问的技巧等;简单甄选方法的使用;有效的背景调查与评定;相关文书的发放与存档,招聘总结的撰写;
素质要求:注重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信息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
学习情境五:开展员工培训
知识要求:掌握培训需求分析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方法、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内容与程序;掌握培训计划的内容及制定培训计划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员工培训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掌握各类培训方法的应用及选择程序;掌握收集培训效果信息的方法及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了解培训效果信息的种类、收集渠道及评估指标。
能力要求:能基于不同的企业类型初步构建员工培训制度的框架;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员工的要求制定适当的培训内容;具有制度等相关简单公文的撰写能力。能依据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对培训效果信息进行初步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会制定简单的培训项目计划。
素质要求:培养团队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学习情境六 实施职业生涯管理
知识要求:了解并理解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知道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步骤;熟悉个人特点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掌握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能力要求:能初步应用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结合所在组织实际,为本组织的质押生涯管理提出改进建议;运用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帮助自己和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事职业生涯管理,促进职业发展。
素质要求:提高沟通技能,学会倾听,培养团队协助精神。
学习情境七 走进绩效管理
知识要求:理解绩效、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内涵;熟练掌握绩效管理系统的构成、绩效管理总程序包括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掌握常见的考评方法以及应用,熟悉绩效考评的内容;懂得如何进行绩效反馈免谈。
能力要求:能够根据企业及员工的特点制定考评标准、选定考评方法、编制员工考评方法;能够编写员工考评总结,能够起草员工奖惩制度;能够编制员工绩效改进计划,并落实绩效改进计划;能够根据不同的案例背景,提出绩效考评方面的意见或者建议。
素质要求:树立全局观念,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学习情境八:体验薪酬福利管理
知识要求:理解薪酬的内涵与实质,了解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掌握薪酬管理的内容、各种工作岗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薪酬调查、薪酬设计和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社会保障的构成。
素质要求:培养团队的协作意识、全局意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学习情境九:初涉劳动关系管理
知识要求:熟悉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人力资源政策;理解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内涵;掌握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熟练掌握劳动合同的内容、期限、订立的原则程序、劳动合同的履行即变更、终止、解除等;了解劳动合同的管理;知道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与程序;
能力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知识解决劳资冲突,处理劳动争议;能够解决劳动合同相关的简单问题;能够在法律限度内制定何时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的规章管理制度。
素质要求:具有优秀的沟通、谈判能力,较好的亲和力,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大局观和责任心。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它不是空洞的、封闭的、乏味的灌输,我想只有提供大量的、生动的、新鲜的、多样的创新内容并付之于大量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
在学习情景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小组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卡片复习法。
在技能训练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竞争PK法、游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头脑风暴法。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经过三次课程改革与研究,本课程形成了三个特色:
一是在内容上,探索研究中心下移。本课程的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
二是在结构上,体现职业——技能导向。
在每个教学情境中分为两个部分(知识研修)和(技能训练)实现了教学与技能统一。
在知识研修这一部分,以(管理职责和实务)开篇,使学生一开始便知道他未来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在技能训练这一部门以(锋芒毕露)开篇,让学生先处理棘手的管理矛盾,再学习所需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练,兴趣浓,收效大。
三是在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统一,教完全服从于、服务于学。第一,在知识研修者部分设(学生讲坛)实现学生的学与讲的统一。第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研讨与质疑)环节,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三,组建课程模拟公司,通过总经理竞聘,学生自愿组合方式,组建模拟公司,来负责实训的组织、管理和评价。
   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比例各占百分之五十。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出勤与课堂纪律、过程表现和任务结果。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各个学习情景的理论认知情况。
 
5.课程实施条件
    经过几年的师资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现已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老带新,新助老的教学队伍。从图表可以看出这支队伍学历层次高、双师素质人才多,学缘结构合理,从而有利于课程建设和不断深化。
    在教学中,教师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注意对学生实践的指导,自觉坚持教书育人,受到学生的好评在学校组织的年终考核中,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为了弥补教材缺少实训内容的弊端,我们借助我校实践条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第一,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观看视频、课件展示,使得课堂活泼生动,深受学生喜爱。第二,依托会计手工操作实训室,借助计算机进行薪酬设计。第三,依托经管系综合模拟实训室进行培训演练和人才测评。第三,带领学生参加招聘会,身临其境了解招聘流程。
6. 其他说明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下一篇:《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Copyright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24443号-1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解放西路光明街150号 邮编:062150
http://www.btzyxy.com.cn 建议您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