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6-19 16:39:56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会计 会计电算化            授课单位:经济管理系
学时: 72(理论40,实践3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冯媛媛 201405
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1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会计核算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的课程。
1.1.2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是财经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根据初学者对会计职业认知的要求和会计核算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设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1.1.3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按照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会计基础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限于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会计学的入门问题。
所谓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或称会计原理,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是指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亦称会计的“三基”。至于“三基”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准则;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目的和任务。
(2)会计方程式和会计的平衡理论;复式记账原理;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存货盘存和财产清查方法;成本计算方法;财务报表。
(3)会计循环理论,会计从分录、过帐、试算、调整到结帐、编表的全过程及其基本操作技能。
1.1.4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无前导课程,是学习后续开设的出纳业务操作、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企业财务报告编报、成本计算与分析、会计电算化、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
1.3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2.课程目标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廉洁自律、抵御利益诱惑能力、具有依法办事能力和具有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能力、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社会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或学习领域描述(见参考文献)
3. 2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项目
(学习情境)
子项目(子情境) 学习内容(具体工作任务) 要求(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课时
1.会计职业
入门
理论教学 会计概述 1.了解会计的发展
2.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与对象;
2
实践教学 观摩见习 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2
2. 会计科目与账户 理论教学
 
1.会计要素
 
1.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
2.掌握会计等式及其恒等性,理解会计等式恒等性所制约经济业务类型。
3.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了解各科目的核算范围以及分类
4.掌握会计帐户的概念,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会计帐户的一般结构
8
2.会计等式
 
3.会计科目
 
4.会计账户
实践项目 5、会计数字书写训练 掌握会计工作中大小写数字的规范书写方法 2
3.借贷记账法 理论教学 借贷记账法 1.掌握复式记账法及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2.深入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的以下内容:记账符号;各类账户的结构及各常用帐户的具体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概念、分类,能够编制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账户的登记方法;试算平衡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及其平行登记方法。
6
  实践项目 1.总账科目试算平衡表编制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
1.以简单案例采用借贷记账法,指导学生动手从“T”账户开设及余额的登记,到业务发生后会计分录编制,再过账到“T”账户,期末对“T”账户资料进行总结,从而掌握借贷记账法对会计数据收集、记录、加工的基本流程;
2.采用实际总账科目试算平衡表练习其编制方法,并据以对“T”账户数据进行检查;
3.采用“T”账户练习并掌握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以及账户数据的核对方法。
4
4、主要经济业务和核算 理论教学 1.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2.供应过程的核算
3.生产过程的核算
4.销售过程的核算
5.财务成果的核算
1.掌握基本的筹资业务会计分录编制;
2.掌握企业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
3.掌握日常生产过程各项费用包括原材料、工薪、固定资产折旧等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4.掌握日常销售收入取得及相关款项结算,销售费用业务、产品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
5.掌握利润指标的构成,掌握期间费用、营业外收支业务范围及会计分录编制,能够进行期末损益结转、所得税计提结转等会计分录的编制;
10
实践项目 点钞、验钞技术 经课内训练和课后自行训练达到点钞技能考核标准 4
 
 
 
 
 
 
5、会计凭证
理论教学 1.会计凭证的概念及其分类
2.会计凭证的填制要求
3.原始凭证及其填制
4.记账凭证及其填制
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分类; 2
实践项目 1.根据实训资料采用专用凭证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整理、传递
2.根据实训企业的日常业务采用通用凭证编制相关记账凭证
1.能够规范地填制支票、发票、领料单、收据、进账单、借款单、差旅费报销单等常见的原始凭证,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掌握原始凭证的整理、粘贴技能,能够按规范流程处理并传递原始凭证;
2.能够准确地划分各业经济业务所应采用的专用凭证并熟练进行规范填制;
3.能够熟练规范准确地填制各项经济业务的通用记账凭证。
4. 掌握记账凭证的审核方法
4
6、会计账簿 理论教学 1.账簿登记的基本要求及流程
2.错账的更正方法
3.会计档案整理
1.掌握会计帐簿的概念,以及按用途、外观形式和帐页格式的分类。
2.熟练掌握企业各会计帐户所采用的帐簿形式、帐页格式;
3.掌握建账的内容、方法和相关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企业资料独立完成建账工作。
4. 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
5.了解会计档案的内容、整理和保管方法。
2
实践项目 根据实训企业资料及前期会计凭证进行日常账簿的登记 1.掌握各类账簿登记的一般技能要求;
2.熟练规范地根据前期工作成果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并按全月三次汇总编制科目汇
3.能够采用适用的错账更正方法,对实训中出现的各类错账进行更正。
4
7、账务处理程序 理论教学 账务处理程序 1.掌握会计循环的概念及一个会计循环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2.掌握帐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并深入理解各帐务处理程序在帐务处理流程上的本质区别。
2
实践项目 记账凭证账账务处理程序 1.掌握账簿登记的一般流程和简化流程及其适用的业务范围;
2.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4
8、期末处理 理论教学 1.期末帐务处理
2.对帐
3.结帐
1.熟练掌握期末帐务处理的内容和程序;
2.掌握帐证核对、帐帐核对的方法;
3.掌握账实核对的方法,包括:
(1)货币资金、存货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
(2)永继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下存货成本的确认方法
4.掌握各类帐户期末结帐的方法;
4
实践项目 1.在前期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期末账务处理
2.编制试算平衡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对帐无误后进行月末结帐;
4.整理并装订会计凭证、账簿
1.能够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独立分析判断其期末账务处理的步骤和内容,并实际进行相关操作;
2.能够在考虑到期初未达账项和银行记账方向的基础上,熟练进行银行对账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能够规范地进行各类账户的期末结帐;
4.掌握相关会计档案的整理方法,并能熟练进行会计凭证的装订。
4
9、财务报表 理论教学 1.财务会计报告的概述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1.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内容;
2.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理论基础、编制时间;
3.掌握利润表的概念、结构、理论基础和编制时间;
4.掌握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4
  实践项目 根据实训企业资料及前期工作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 掌握简单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 掌握利润表的编制
4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模式 
第一学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阶段
目    标: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出纳员的岗位工作能力。
方    法:
       ——校内学习:进行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设计教学内容,辅导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开设的主要相关职业基础课程有: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珠算、出纳实务;职业基础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公共关系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
       ——校外实习:第一学年暑假学生自主到企业从事会计初级岗位顶岗实习(收银、出纳岗)。
       ——专业基本技能比赛:小键盘、点钞、珠算等
效    果:通过先学后工,使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会计职业和企业环境有一个感性认知和真实体会;另一方面,通过收银、出纳等初级岗位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的“耐心、细致”等职业素质。
第二学年:“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
目  标:参加会计初级职称考试,能胜任会计基本核算工作。
方  法:
    ——校内学习:进行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开设的主要相关职业核心课程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预算会计、财政与金融、中级会计实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学、税费计算与申报、税法等;职业基础课程为经济法,经济法也是初级职称考试科目之一。
   ——校内实习:会计实训室(5月份的实习实训月会计综合业务实训)。
   ——专业技术知识比赛: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比赛(百笔会计业务比赛)
   ——校外实习:第一学年暑假学生自主到企业或会计事业所从事会计岗位顶岗实习(会计核算、企业纳税、年终审计、专项审计等相关岗位和内容实习)。
效  果:通过工学交替,一方面使学生对会计职业和企业环境有更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差距,增强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意识。
第三学年:“综合核算能力形成”阶段
目  标:取得毕业证书,会能够胜任基层岗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
方  法:
             ——校内学习:进行会计专业综合模拟训练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实习,开设的主要相关职业核心课程有:会计综合实训、会计报表分析、金融企业会计、会计英语、会计行业比较;职业扩展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财经应用文写作。            
             ——校外实习:毕业前真实企业的顶岗实习(第6学期)。
             ——职业能力大赛:毕业生职业能力展示及大赛
效  果:通过综合会计模拟训练和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会计综合核算工作,并能对会计工作成果进行财务分析。学生成长为具备会计综合核算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的会计。
4.2教学方法与手段 
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教学单元中均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训作业法、社会实践和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
4.3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要求
1.考核方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课堂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的评价;目标考核是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以公平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使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考核比例及要求:
(1)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对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计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2)课程实训占40%。分实训项目视完成情况记成绩。
(3)期末考试成绩占40%。结合从业资格考试内容进行笔试。
5.课程实施条件
5.1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1、任课教师或团队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证书(中级会计师、理财规划师等);未取得职业技术证书有一线实践经历的教师亦可。
2、一线实践经历及双师型教师应占到50%以上。
3、师生比例应控制在1:18左右。
5.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5.2.1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为了增大每堂课的信息容量,更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使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小班授课。
5.2.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有一个真实或仿真的操作环境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学院和系部在不断开发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培训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理解业务的会计处理,熟悉真实的业务流程,为学生毕业上岗的零过渡做好铺垫。
5.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3.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或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会计循环所涉及的各项任务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企业对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会计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把会计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会计业务的实际。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文字表达要深入浅出,图文展现应图文并茂。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综合职业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
5.3.2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学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5.3.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习资料资源:如教学文件和资料、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专业期刊等。
6. 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专业(三年制)。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
下一篇:《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标准

Copyright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24443号-1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解放西路光明街150号 邮编:062150
http://www.btzyxy.com.cn 建议您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